微信扫码

  • 0793-6321008

最新发表

企业信息

    15879395510

    鄱阳县私立博文中学

    江西省鄱阳县田畈街镇208省道旁

    yaozhangmingh@163.com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谈师德师风建设

作者:Admin 日期:2015-08-10 点击:2098
一键分享
从心理健康角度 谈师德师风建设 
一、 师风建设的意义 
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Dr。Hain G。Ginott)曾经说过;“作为一位教师,他(她)要么是帮助人,要么就是伤害人。 因为首先教师的期望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作用——正向的,亦或是负向的。”他的著作中他还在这样阐述教师的力量:“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 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 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 
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1970年代表大会主题“教师素质”的决议中提到:“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素质,有赖于其教师的素质;相信任何一个人的健康及其生活的素质,有赖于教育的素质;相信惟有适当的支持,具有理想的素质之足够的师质才可以获得。” 
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说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师,是非常恰如其分的。教师的素质的内涵不仅仅是指教师个人的智慧,它还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师职业的 社会化。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育和学科方面的专业与学术的水平,教师在伦理道德、个性品质等修养(师德师风),教师与社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的建立等等。 由此可知,一位有发展的教师,他她的应该有一个师德师风,另一方面要有领导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而其中教师做为学生认同的楷模,其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师德 师风又是至关重要的。 
二、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近年来,媒体经常披露一些发生在校园的“暴力事件”:如惩罚学生吞食粪便、强迫学生互打耳光、在学生脸上刺字、当众扒掉女学生裤子、、夏井“吃苍 蝇”事件-------,这些事件都曾引起舆论界广泛关注。人们不禁要问:教师,你到底怎么了?很多人认为这是教师师德师风滑坡的表现、法制观念淡薄的体 现。因此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法制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教师忌事忌语”“十要十不要”等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但收效甚微。而我们 长期以来,过于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忽视了其局限性。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咨询其实是不同性质的问题:因为在一个机构内部,彼此之间往往有利害关系,当事 人有一些问题,不愿让周围人知道,而且许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没有受过专业化的训练,不能给人以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像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那样, 受过专门的训练,其职业道德也要求为咨询者保密。在国外不管是设在机构内部的心理咨询部门还是外面委托的相关机构,都是脱离于该机构的独立的专业化部门, 与机构本身无上下级关系,你无论谈什么都是安全的。 心理疏导不能同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在谈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我认为应该从心理健康“职业枯竭”方面 加大沟通力度,在这方面多探讨研究。 
南方网讯 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们心目中,教师就像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这些颂 扬,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教师职业的崇敬;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之中给教师群体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心理学专家认为,心理枯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 教师正是这种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之一。 
据WHO估计,世界上20%-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异常。而我国一个进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课题组2000年发布的调查结果显 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 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16.56%的教师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经构成心 理疾病。而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课题组最近公布的有关调查显示,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1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 程度较为严重。我国目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从调查数据来看,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不自 在、容易猜疑等。从性别来看,女教师的焦虑倾向高于男教师,而男教师的职业稳定性低于女教师;从年龄来看,中老年教师的强迫症状和躯体化倾向比较明显,而 青年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偏执等方面。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许燕所在的课题组从2001年开始对“职业枯竭”进行研究。长达3年多的研究结果显示,有20%的教师受到“职业 枯竭”的困扰。研究表明,“职业枯竭”的具体表现包括: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悲观沮丧等;在人际关系上,处于“职业枯竭”状态中的人会对他人产 生不信任,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刻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并由于自身情感资源的干涸,而无力再关怀他人。 “职业枯竭是指一种在工作重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 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许燕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说,“职业枯竭”在那些助人人群中的发生比例远高于一般人群。 
许燕说,“职业枯竭”之所以在医生、教师和警察等助人行业中高发,主要是因为这类行业都属于付出性工作,具有社会期望高、工作负荷大、社 会支持低的特点,同时还缺乏提升的机会。这位心理学专家指出,心理过劳比体力过劳更具有杀伤力。“职业枯竭”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引发严重的职业和家 庭危机。许燕说,“职业枯竭”的防治涉及各个方面。社会各界应当给予助人人群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助人型职业者个人也要注意放松自己的情绪,同时积极调整 自己的应对方式,从而保持身心健康。 
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约有313万医护人员,1581万教师和170万警察。如何确保这些人群的心理健康,直接牵涉到中国数千万患者、几亿青少年以及公众安全的利益。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郑日昌教授说:“职业枯竭”问题在国外早有研究,国内过去一直无人关注这一 块,应该说这个课题研究本身很有意义。其实不光是教师和警察,无论哪种职业,只要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你持续地从事这一职业,就有可能会产生无能为力的“ 倦怠”之感:因为人本身是富于变化的,不像和物打交道的纯机械工作。 
而作为“职业枯竭”高发人群的教师,在不能适应社会变化快、工作重压大的形势时,情绪就会变坏,就可能出现以其工作对象学生为宣泄对象的情形。因此,所谓师德师风滑坡问题就不难解释和理解了。 
三、教师心理情况分析 
  在社会一路高唱“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时候,我们不断通过媒体看到个别教师对学生的“伤害”乃至“残害”,教师成了灯下的暗影。但大家忽 略了这样一个现实:教师是人不是神,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情绪反应。教师像其他的职业一样同样是人们的谋生手段,并不是人格高尚的象征。当我们 要求教师关爱学生时,是不是考虑过教师的心灵同样需要抚慰? 
当然如今的教师也确实难当,这里有一位教师对一天生活的描述:每天早上去上班的时候,总是面对着冉冉升起的朝阳,似乎在迎向那红通 通的太阳走去,心里总是有一份感动,有一份冲动,有一份愉悦!然而到了学校,望着天天面对的计划总结和各种文本,看到许多看不得的事情,遇到许多意想不到 的情况,听着一次又一次听过的话语,心中不由地就会产生许多烦闷情绪来,这种挥之不去的阴影还会影响我一天的工作与生活。如何能放松自己?我很多次地想放 松自己的思想,放松自己的心情,放松自己的工作,却始终不能如意。是什么让我如此专注与执着?是什么让我这般辛苦与郁闷? 
  2004年12月2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心理学家调查了来自全国各地共2022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枯竭情况,发现有20%的教师受到“ 职业枯竭”的困扰,16%的教师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心理枯竭水平。其中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 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就是这些承受着沉重心理压力的教师终日面对着成长中的孩子,为了孩子 的身心健康发展,难道我们不应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吗? 
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曾经感叹:“心理枯竭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重大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 
根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的人。香港曾将教师职业压力列为第二位,仅次于警察职业。 
教师一旦出现心理枯竭症状,不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情绪受到损耗,还会成为教师厌教、流失以及教育水准难以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具体说来,教师心理枯竭对个人、学生及学校都会产生许多消极不利影响,危害很大。 
对学生来说,教师出现心理枯竭后,由于他们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消极解释,因而他们所能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和关怀的质量会衰退,学生无法从 老师身上获取关注和爱,甚至还 会被老师以恶劣态度和行为对待,这对于学生的身心都是一种伤害,极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台湾师范大学学生辅导中 心在1984年调查了台北中学的教师压力问题,他们列出了教师在工作中最感困扰的10个问题是: 
1、工作量太多,严重影响工作的质量; 
2、有时不得不违背教育原理进行教学与引导; 
3、太多的作业与试卷必须批改; 
4、以班级之间的竞争评量教师能力; 
5、工作负荷太重,上班有压迫感; 
6、教学参考资料不足; 
7、教学过程常因班级秩序不佳而无法进行; 
8、学校噪音、污染、拥挤问题严重; 
9、不良学生惹事生非; 
10、学校行政人员要求不一,令人无所适从。 
除了来自于工作中的压力外,生活的压力如收入、家务、家庭责任、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等,自我的期望如学历、业绩、职称、同事间人际关系等,社会支持系统的强弱如家庭、工作、爱好、社区参与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影响。 
教师的压力来自多方面:职业的辛苦;经济的窘迫;社会的厚望;家长的监督;上级的规定;舆论的约束等。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受着所有职业共同承受的压力;教师作为特殊职业,又承受着个性化的压力。 
第一社会的厚望,过高的社会期许造成教师自我认同混乱。 农业社会,教师因“传道授业解惑”而被无限神化。工业时代,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等谋生 手段的象征而被敬畏。信息时代,教师丧失主导地位,尤其是新教育中的教师开始扮演“学习的服务者”,社会角色认同的改变给教师的心理带来挑战。每到教师节 前后教师被社会说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蜡烛”、“春蚕”,号召各阶层尊师重教,但实际上教师在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是夹在学校和学生、学校与家长、学 生和家长之间,很难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家长在独生子女的教育方面输不起,于是对学校教育有强烈的期待,当孩子成长与自己愿望出现偏差时则会迁怒于教师。现 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个个望子成龙,孩子在学校发生一些偶发事件,家长常常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向教师问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要归罪于教 师。于是家长对教师的不良态度,也成了教师每天都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教师的工作在全体社会成员的监督之下,处于社会舆论的焦点,压力自然是其他职 业所无法体会的。 
  第二职业的辛苦,职业生涯发展困惑造成教师缺乏自主性。 教师终日忙碌,无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反思和规划,经常处于被裹挟的状态。大 多数学校都有一套符合自己生源特点的教育教学目标系统,但很少有学校将教师作为人力资源进行系统性、阶段性的培训和开发。各部门独立为战,根据自己的目标 给教师下达工作要求,教师处于被动的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体会到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的进步。同时,教师职业的高付出和无法与之匹配的低回报造成强烈的心理 落差。教师总是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加上过多的考试压力与授课数量,教师的工作负荷量正逐年 增长。除了应付学生之外,学校还有一大堆其他事务等着教师去做。从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学生“四面出击”,现在加上交报表、迎检查、师培、开会,变 成了“八面受敌”,俨然成了“事务型”教师。 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教师不会有休息日,无论身在何处心里想的都是学生,有时甚至进入梦里。” 
  第三,各种评优造成教师自我期望过高。 有一位学生来找我做心理咨询,怀疑自己得了强迫症,什么事都反复核实,生怕出了纰漏。在咨询中我发 现他的班主任好胜心强,对学生进行几乎苛刻的管理,班里学习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纪律也好,是学校公认的优秀班主任。这种管理使学生少了青少年应有的活 泼,多了功利;少了健康,多了焦虑。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软性的、无法量化的。在班主任的个人能力得到高度肯定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却遭 受了巨大的伤害,而这些可能对学生的一生产生负面影响。每个人都希望成功,在制定目标时往往忽略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年轻的教师,工作有热情,希望自己能够 有显著的成绩,忽略了与别人的合作. 教师不但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学生,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的诸多要求以及现实环境的种种限制。一旦教师 犯了错,就会招来一片指责声。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误解甚至是不理解,一些教师难免会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及教育理想产生怀疑,常常有种“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 苦为谁忙”的失落感。且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教师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收入状况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在各地,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事件时有发生。而那 些在普通学校工作的教师,辛苦程度不比重点学校轻,甚至更操心,可是却很难看到成绩,职称等问题更难解决,在不公平感控制之下也更易引发心理失衡。 

 第四、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大多数社会成员一样,在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社会成员不得不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教师也不例外。其一,社会对教师 的期望是为人师表,教师常常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和教师实际社会地位的失落之间产生的反差也容易让老师难以避免内心深处的角色冲 突。其二,一所学校的管理是否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个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心理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升学率、学生按考分排队、实行淘汰的 聘任制、教师的职称评定、对教师的奖惩条例等,都使教师难以轻松应对。其三,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要帮助每个学生成材, 在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避免表现出烦躁、沮丧、厌烦等情绪,造成了心理上的过重负担。其四,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获取心理的渠道多样化,教 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传统的教师角色也受到了挑战,这使教师在棉队学生时总是感到压力。 
 第五、教师自身的内在因素。家庭生活不顺心、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都可能导致一个优秀的教师出现教育行为失常。如有的教师怀孕了,有的教师进入 了更年期,有的年轻教师在感情上遭受了挫折,都可能带来教育行为的失常。一些教师极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缺乏自信,对自身的优缺点缺乏准备认识,这直 接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有的教师在学校是一个好老师,可是下班回到家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了耐心;有的教师不明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总觉得自己付出了学生 就得学好,学生要没学好,教师就产生了自责心理…… 
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其中最典型的一种表现就是心理枯竭。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对教师而言,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工作超负荷均可 使他们精神负担加重,身心疾病增加。再者,心理问题就如同常见的"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因为教师也有自己的现实问题,如果工作和 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得不到释放,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极限而爆发。